燃气井式炉|燃油丼式炉|丼式电阻炉
一.概述
井式炉具有垂直圆形炉膛,炉膛直径0.5~4.5m,炉膛*深达30m多,其热工制度与台车式热处理炉相似,用于长杆形工件,如炮筒、汽轮机主轴、发电机转子、船舶柴油机主轴等工件的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加热。
井式炉的炉口设在炉顶上,工件由专用吊具垂直装入炉内加热,可避免发生弯曲变形。另外,井式炉一般专门配置有快速起重机,能快速将工件装入炉内或快速吊出炉外,特别是后者,当工件淬火时能尽量减少加热后工件的温度降落。
对加热后的特长工件进行淬火时,*被吊出炉外的工件上端,却*被浸入油槽或水槽内冷却。由于工件上下端存在温差,造成工件冷却速度不一致,从而影响淬火质量。通常的补救措施是,将炉膛上下部分别控制到不同的温度,亦即将上部炉温控制到适当高于下部炉温而加以补偿。
井式炉所使用的燃料通常为煤气或燃料油。以电为热源时则称为井式电阻炉,适于要求准确控制炉温和电源充足的地区采用。
井式炉的布置方案大致有三种:
(1) 炉身在车间地平面以上 所需厂房高度低,不恶化车间操作环境,但地下工程量大,施工复杂,需设置操作地坑,坑内通风条件不能保证时,坑内温度高,恶化了坑内的操作条件。
(2) 炉身在车间地平面以上 所需厂房高度高,占用车间空间多,使桥式起重机运行不便,但炉子施工简单,操作环境好。
(3) 车间地平面上、下各布置一部分炉身 例如当深度悬殊的井式炉布置在一起时,限于地质情况使炉身下降收到限制,为取得一致的地下标高而将部分炉身布置在地面以上。
井式炉的布置方案应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如生产工艺、基建投资、施工难易、操作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多采用上述种方案。
二.设计计算
1.炉膛尺寸计算
井式炉的纵截面,即炉膛直径与炉膛深度的乘积代表炉膛面积,以此对应于室式及台车式炉的炉底面积。
2.根据炉子*燃料消耗量确定烧嘴数量,烧嘴总能量应为*燃料消耗量的1.1~1.2倍。
井式炉的烧嘴(13849187223)数量按能量小、数量多的原则考虑,烧嘴的布置如下:
井式炉上、下部炉膛温度随操作情况而变,当烟囱抽力不足时,炉气上升、炉膛上部温度高;烟囱抽力过大时,炉气下降,炉口有冷空气吸入,炉膛下部温度高。按烟囱抽力不足情况考虑,炉膛下部供热能力应加大;反之,上部供热能力应加大。但上述两种情况有可能交替发生,因此设计中通常仍按炉膛全深等量供热考虑。
设计炉前煤气管道时,要隔2~4排烧嘴划为一组环形管道,通过多组环形管道对炉子进行分段调节煤气流量,同时每个烧嘴又可单独调节燃烧能量,依次进行炉内上下温差对文件各不同直径段进行供热量的调节。
3.有关计算参数
(1)离炉烟气温度
进入排烟道的离炉烟气温度,取低于正常炉温30~70℃。
(2)烟道闸门前烟气温度
取低于正常炉温200~250℃。
(3)离炉烟气量
取炉子*燃烧生成气量的1.15~1.25倍。下排烟时取低限值;上、下排烟时取高限值。
(4) 炉膛压力
下排烟时,炉膛零压线设定在炉膛顶部;上、下排烟时设定在炉膛中部。
4.热电偶、窥视孔、测压孔布置
为了指示或记录井式炉炉内的温度分布情况,一般在炉膛顶部与底部以及每排烧嘴之间各设置一个热电偶、每个热电偶一次错开90°布置。
炉膛顶部与底部,以及每两排烧嘴之间布置一个窥视孔,各个窥视孔同样一次错开90°布置。
为了测定炉膛压力分布,一般在炉膛上、中、下三处预留测压孔,炉膛深度不大时可只在上下两处预留测压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