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如何解决“氨逃逸”

如何解决“氨逃逸”

添加时间:2021/8/3 15:28:12 浏览次数:1152

1、选择合理的液气比

氨逃逸和气溶胶的形成与液气比关系密切,从抑制气溶胶的角度考虑,选择较大的液气比可以将液相游离氨含量控制的很低,也使气相氨的含量很低,这样就抑制了气溶胶的生成。美国Marsulex公司主张液气比在10以上,这是经过长期研究的结论,应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目前国内氨法脱硫液气比取5—10。

2、氨水浓度

避免脱硫过程中生成气溶胶的措施是将脱硫区域气态氨含量降低,由气液平衡得知,氨水的浓度降低可以有效的降低气态氨的浓度。一般工业上氨浓度控制在10%—20%。

3、设置氨回收段

在脱硫塔吸收段上方设置一个氨回收段,对于减少氨逃逸有一定效果。喷淋水会与上升的脱硫后烟气逆向接触,烟气中的氨被喷淋水吸收。脱硫塔吸收段与氨回收段之间由横断塔体的隔板隔开,隔板上装有升气帽。喷淋水清洗后下落到隔板上方,经管道流回喷淋罐。冲洗后的水可以作为脱硫塔补充水落入塔循环浆液,而喷淋水用新鲜水补充,以此降低氨浓度。

4、脱硫塔进口喷水

脱硫塔烟气进口区域或者进口烟道布置水喷淋设施,三氧化硫等强酸性氧化物都是很 易溶于水的,喷水可以使这些氧化物迅速溶于水,从而避免气溶胶的产生。

5、脱硫塔出口*除尘除雾装置 

经过脱硫的烟气含有大量雾滴,雾滴由浆液液滴、凝结液滴和尘颗粒组成,当这部分烟气进入*除尘除雾器,*除尘除雾器筒内加设的气旋板使脱硫气旋转起来,在气旋器上方形成气液两相的剧烈旋转及扰动,从而使得烟气中的小液滴、粉尘颗粒、气溶胶等微小颗粒物相互碰撞团聚凝聚成大液滴,其与气旋筒壁碰撞,并被气旋筒壁捕获吸收,捕获的液滴进入多级气旋设置的一个桶内,脱硫后的烟气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直排。

湿法脱硫中,氨法脱硫是投入产出比*的,与此同时其技术难度、工艺复杂程度也是*的。氨法脱硫塔内结构复杂,没有相当程度的化工工程经验难以保证脱硫塔有效、稳定运行。在燃煤烟气脱硫技术上,采用了二元结构多功能一体化脱硫塔及双区位双循环的脱硫工艺设计。在保证出口净烟气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同时,采用复合高分子软吸附凝并技术,该技术以高分子复合材料为载体,此种载体具有大比表面积、憎水性等特点。烟气进入净化前其夹带的为吸收循环液,循环液中含有盐类晶体颗粒。进入净化段后,净化水将循环液液滴替换为水滴或含有低盐类晶体的液滴,这部分微小液滴经过载体时,互相凝并为大液滴,由于载体还具有憎水性,大液滴无法停留在载体上累积,在重力作用下返回至脱硫塔内随循环液带出。